「台灣的特色是什麼,一般人常常忽略它,因為他們總是把身邊最貼切的東西,看作最俗氣,不敢去碰觸。但是我覺得藝術是很生活化,不論創作什麼都要跟自己結合,才能去體驗創作的意義,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生命。」於是,洪易把最能彰顯台灣特色的藝術品,一舉推上華府街頭,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台灣知名當代藝術家洪易以彩繪動物雕塑見長,色彩斑斕造型圓潤,豐富的傳統元素與民俗文化,富有想像空間,不僅點綴了台灣的公共空間,更在日本、舊金山、紐約、華盛頓等國際城市搖曳生姿。
2013年,洪易作品在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展出,這是他首度在國外辦展,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突破該美術館的參觀人數紀錄;而後2015年及2016年以公共藝術的姿態陸續於舊金山市政廣場及紐約百老匯大道時尚特區展出,同樣深受民眾喜愛,再度創下觀看人數的紀錄。
今年,洪易作品更首度於美國華府街頭及極具台美外交歷史意義的雙橡園現身,難能可貴的是,由於華盛頓為政治中心,展覽吸引了全世界的記者前往,更登上許多國際媒體版面,在當地引發熱烈討論與迴響。
洪易對於台灣及藝術的情感,在這些雕塑作品上開花結果,而作品也帶領著他邁向更廣闊的世界,打破國界藩籬,在每個人的心中,種下了藝術的種子。
轉向公共藝術的契機
在台灣的車站、碼頭、建設公司等公共空間,你可能都看過洪易的作品。圓滾滾的大型雕塑,可愛動物形象搭配鮮艷的色彩,成為最吸睛的亮點,這些作品彷彿具有獨特的魔力,散發可親、愉快的氛圍,總能引起路過民眾的駐足,並且不忘拍照留念。
然而,這股多彩多姿的能量,卻是洪易在人生低潮中醞釀出的甜美果實。
退伍後的十年間,洪易在台中開了第一間泡沫紅茶店,接著以極快速度陸續開了九家特色餐飲店、Pub,結識各路藝術創作者,卻在風生水起的浪頭頃刻散盡家財,一無所有的他,決定進駐台中20號倉庫,成為專職的藝術家。
起初洪易以繪畫來表現塵世生活百態,但某天在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公共藝術,讓他對創作的態度與風格,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願繼續閉門自居,只能苦等機會上門,洪易決定轉化過去的被動,跨出一方畫布主動出擊。他開始嘗試大型雕塑,將熱情與赤子之心寄託於繽紛的顏料,結合生活經驗及台灣傳統元素,打造出一個個令人會心一笑的動物。
「我希望透過藝術與生活的結合,讓我的作品提供人們放鬆心情、鼓舞生命,以及面對未來的力量。」洪易融合創意想像、多元的造型表現,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驚奇,滿足現代人回到童年的渴望,帶給觀眾無窮的歡樂與童趣,真正做到讓藝術親近生活。
這個轉念,不但從此改變洪易的藝術家之路,也讓他的作品跨越文化背景的藩籬,很快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發熱。
強調互動性 作品引發高度共鳴
洪易的作品多以動物為主題,搭配獨具匠心的彩繪,成為他獨樹一格的藝術風格。而圓潤的動物形象予人福泰圓融之感,無稜角的外型在互動過程中也無安全疑慮,使得大眾更想親近洪易的作品,即使雕塑只是靜靜佇立在畫廊內,依舊時常有路過民眾上門詢問能否入內拍照。
事實上,洪易作品的高度互動性不只局限於台灣,在國外同樣引發路人的興趣,他其中一個咬著金幣的作品「金錢蛙」,在舊金山的展期間被外國人當做許願池,每天都有許多各國錢幣放在金幣上或散落在雕塑旁,形成一個相當有趣的景象。
今年在華盛頓,工作人員忙著布置時,就已引起民眾的興趣,紛紛拿起相機拍照紀錄。開展後,更有馬來西亞華僑家庭原本只是路過,卻因為被雕塑深深吸引,臨時改變行徑路線,而沿著展出的路徑與作品一一合照;甚至有外地遊客拿著洪易作品 的照片,一邊詢問路人該如何前往展區,沒想到路人竟馬上掏出手機秀出相同照片:「我剛也去參觀了!」
拍照打卡是現代人的習慣動作,對身為創作者的洪易而言,四處策展雖然辛苦,但看到民眾興奮拍攝並打卡上傳,內心相當開心感動;尤其在異地看到自己的作品廣受各國人士的喜愛,那份感動更是無以復加。
打卡與分享,是現代人喜愛一樣事物的行為與表現,因為愈來愈多人分享洪易的產品,無疑也成為傳遞藝術精神最棒的媒介。
洪易認為,藝術家不可能每天面對群眾和媒體,但是藝術品在與群眾互動的過程中,卻會自己發酵。
重視互動性的洪易分享道,一個名為「馬上封侯」的作品,其形象是一隻猴子坐在馬匹上,這對華人而言是很好理解的概念,但到了美國展出時,許多外國民眾卻紛紛發問該作品的意義。
洪易認為,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解釋的過程中,其實便已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如同文化部次長楊子葆曾以「具有外交功能」來形容洪易的作品。當許多人苦思如何「走出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時,洪易已經藉由雕塑作品,溫和而有效地深入國際,傳遞出台灣傳統文化之美。
不只傳遞台灣在地文化,洪易也會在作品中,傳達出自己對於社會文化的觀察,比如一公一母的「鴛鴦」就是。
一般來說,公鴛鴦的外型會較母鴛鴦來得多彩漂亮,但洪易卻給予兩個性別同樣美麗豐富的色彩,「現在是男女平權的時代,而且我看到的是動物的內心世界,其實在牠們的內心,公的母的都一樣漂亮。」
一對鴛鴦,展現出洪易有別常人的思考,他細膩觀察自然生態,不囿於刻板印象,不只延伸出無邊無際的想像空間,更展現當代藝術家,想要傳達的當代生活與文化。
「我用動物來反映人性,因為動物給人的想像空間比較大;再者,我的動物從不同的角度來欣賞,就會有不同的想法與感觸,我希望傳達的理念就是,欣賞藝術品,其實有非常多的面向。」洪易說。
洪易近八年 展覽大事記
- 2010
「雕塑,自然與建築,現代與過去經驗」第六屆Racconigi國際雕塑雙年展[杜林,義大利] - 2011
「印象深刻」台北印象畫廊開幕大展[台北,台灣] - 2012
「East Meets West : An Exhibition of Fine Art from Asia」[紐約,美國] - 2013
「海洋動物派對」個展,基隆海洋廣場[基隆,台灣]
「快樂動物派對」個展,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東京,日本] - 2014
「洪易 十二生肖迎福馬」個展[青衣城,香港]
「2014裙擺搖搖高爾夫球賽 洪易裝置展」默賽德湖高爾夫球場[舊金山,美國]
「洪易 快樂動物嘉年華」,苗栗客家文化園區[苗栗,台灣]
「2014桃園地景廣場藝術節」,桃園航空城[桃園,台灣] - 2015
「洪易花漾動物嘉年華」,舊金山市政廣場[舊金山,美國]
「2015裙擺搖搖高爾夫球賽 洪易裝置展」默賽德湖高爾夫球場[舊金山,美國] - 2016
「花漾動物嘉年華」公共藝術特展,曼哈頓街區[紐約,美國] - 2017
「華盛頓DC特展 Fancy Animal Carnival」[華盛頓,美國]
從單打獨鬥到團隊合作
洪易的成功,除了歸因於藝術風格的重大轉變,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倚重團隊。
2013年,洪易受邀到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展覽,這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在海外面世,回憶起當時心情,洪易表示除了忐忑之外,日本人團隊合作的精神讓他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日本人執行作業很按部就班,一切照規劃來,比方搬運一幅畫,就是出動五、六個人一起動作,這跟台灣很不一樣。」他細細觀察後,得到有別於過去的不同想法。
這次經驗讓洪易看見藝術背後需要團隊的支持,以及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接下來的每一次展出,更加強了他對團隊的重視。「到國外展出很辛苦,從接洽、運輸、策展等等,都不是藝術家自己一人做得來的。」
因此他一手建立起自己的團隊,再加上畫廊的支持,有了完整的後盾,讓洪易不僅踏上許多藝術家夢寐以求的紐約,甚至實現了在美國政治中心華盛頓展覽的難得機會。
擁有這些體悟,令洪易更能長遠規劃藝術生涯,並將觸角延伸到更廣的地方。
對洪易而言,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也不是非得到畫廊沙龍才有機會接觸到的展覽品,而藝術家更不必搜索枯腸如何推廣自己的作品。洪易以分享的概念為出發點,思索如何讓藝術品可以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當中,也許會引發訪客的好奇或詢問,而人人都買得起的文創商品,便成為最棒的推廣利器。
他的公共藝術作品雖以大型雕塑為主,同時也翻模製作了中型、小型、迷你型的作品,但由於製作數量並不多,起初尋找願意配合的廠商也相當不容易,「說穿了,這其實也是一種團隊合作的模式,你必須去思考,如何讓廠商願意配合,一起解決問題,一起來生產這些作品。」
事實證明,洪易的想法非常成功,現在不僅有企業自費購買中型雕塑,就連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小型作品也深受民眾喜愛。
「我希望打造出買得起的藝術品,買回去放在家裡,其實就是更接近藝術、了解藝術,進而改變對於生活的想法。其實生活很感性,充滿感動、精神性,而不是只有數據,我希望未來可以成為一個契機,讓年輕人盡早參與藝術,真正落實藝術生活化的概念。」他說。
洪易曾表示:「我帶作品去旅行,作品帶我到全世界。」笑稱最想在月球上辦展的他,不只是蜻蜓點水地造訪各國,而是藉由雕塑在觀眾心中留下最繽紛的印象,讓藝術人文及生態環境相互輝映,展現新時代藝術之美;其作品中充滿故事性的超現實文化符號,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雕塑全新的可能。
名家看洪易
洪易處在一個時代轉折點,像一隻溫和的怪獸,他能吞食各種材料,經過消化,再將他們以一種混合但又具有新風格的方式轉化出來,為新舊雜陳的城市提供新的民俗圖騰,為繁忙的都會塑立新的都市景觀。──黃海鳴(前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在華府這些黑暗的日子裡,任何像是洪易這樣繽紛亮麗的作品,都受到歡迎。──《華盛頓郵報》
洪易的作品內涵和元素,更可以抓住歷史名園的無限生機、希望和願景。──駐美代表高碩泰